那个带领全村致富的“枇杷姐”,黄龙王现在怎么样了?
杰哥接触过很多从农村出来的人,都有一个回乡带领一方乡亲致富的梦想,但是梦想实现的人,需要有很多的坚持与机缘。但是,反观近些年发展比较好的产地,都有一些传奇的故事,比如这位来自湖北省通山县大畈镇大坑村的袁观强。
袁观强
袁观强,有着光辉的学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也是当地通山县枇杷协会会长、通山县大畈枇杷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年的时候,合作社入选湖北省“首批省级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7年9月,合作社入围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
一、死磕枇杷种植,终成功
黄龙王袁观强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投资专业毕业后赴深圳一家台资企业打工。短短几年间,他从小职员做到主管,月薪过千元,但是她并不开心,除了工作压力大,最主要的是缺乏归属感和成就感。于是1995年,袁观强辞职,回到土生土长的通山。回来后,他经营过餐馆,开过矿山,但始终不尽人意。
1997年那,那一年中国的农村承包制深入改革,正当袁观强迷茫之际,恰逢当地“科技万元户工程”实施,县科技局驻村干部找到袁观强,建议他利用村里荒山资源发展水果种植。为了顺应市场规律,袁观强瞄准了枇杷树。在2008年前后,其他果树被陆续砍光,相继补种上枇杷苗。袁观付曼琳后续强从福建、四川等多地引进枇杷苗木,通过研究,并与当地野生枇杷进行嫁接改良,成功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二、整合产业资源,聚力打造枇杷品牌
到了2010年,枇杷种植面积已经扩种到5000余亩。为了聚力发展,袁观强牵头与邻村4户农户成立了“通山县大畈枇杷专业合作社”,在袁观强的带领下,采用“合作社+农户+公司+科研院校”的发展模式,产业规模越做越大。又通过实行统一基地管理模式、统一优质苗木供应、统一种植技术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产品市场销售等“五统一”经营模式,使合作社得到迅猛发展。截至目前,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150多户,枇杷种植面积13000多亩。
虽然她的合作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这还不够,这几年,每到5月来临,周边游客和客商慕名纷至沓来,当地枇杷成为抢手货,部分还挂在枝头就已被客商提前全部预订一空。
所有成绩的取得,源于创始人袁观强带领社员不断创新。她前往华中农业大学进修,还请来农科院的专家到村里的果园进行现场培训,与华中农业大学建立技术合作关系,每年培训技术骨干150人。精准定果、绿色防控、生草管理……通过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种植,合作社根据市场的上市规律发展了早中晚分批次的品种,达到错峰上市,又推行农超对接、网络配送、观光采摘等营销模式,有力促进所有社员种植枇杷收入的增长。
未来,袁观强将整合更多的资源,把枇杷加工产业也做上来,整因与聿案簿录个村的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